最近项目中出现了很多MySQL的慢查询,平均耗时10s钟。运维小哥把慢查询找了出来,交给我们进行优化。本文就是本次MySQL慢查询优化的总结。
优化的表: 某表 1000W+条记录, 70个字段。对,这是一个有70个字段的表。
N+1 问题
很多问题都是N+1问题导致的,这种问题使用includes 一般都能有效的解决。在使用includes时,有两种情况产生。一种是产生连接表的sql查询, 一种是执行两次简单的sql语句查询。第一次会找到满足的对象,第二句再根据外键将第一句的查询结果进行in条件查询。示例:
1. SELECT `users`.* FROM `users` WHERE `users`.`c_id` = 1 AND `users`.`r_id` = 2
2. SELECT `ys`.* FROM `ys` WHERE `ys`.`k` = 'f' AND `ys`.`user_id` IN (2, 3, 4, 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使用连接表有可能由于表的数据和结构造成执行效率低,而转换为两次查询,执行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第二种情况的查询方式不是万能的,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IN条件的数组的大小。 在我优化的过程中,如果IN条件的数组大小在5000以内,执行速度是很快的,如果达到了1w甚至更多,这时候的查询往往会非常慢,即使对IN的字段做了索引。有一种说法是,IN条件的数组大小超过 一定数量时,会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所以就慢了。 我就遇到了这个IN条件的数组是2w大小的情况,结果查询直接到了120多秒。这时候,可以选择可以选择left join连接 表的方式,或者union、子查询等比较执行速度,得到最好的优化方法。
正确的姿势创建和使用索引
如果数据库有重复的索引,请删除一个。在优化时,遇到一个表中两个一模一样的索引,只是索引名字不同,在删除其中一个索引后,查询速度立马正常了。
尽量使用联合索引,删除多余的单个索引。对大小于比较(> <)的where查询,对这个字段建立索引或联合索引,执行速度明显加快。 我在优化的时候,建立2-3个字段的联合索引,效果最好。
first 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某个查询想取第一个记录时, 使用take 或 limit(1) 代替first,速度会变快。 看下面的两个查询:
email = c.cs.where("email like ?", "#{email}\_%\@temp.com").try(:first).try(:email)
SELECT `cs`.* FROM `cs` WHERE `cs`.`c_id` = 1 AND (email like "xxxxx_%@temp.com") ORDER BY `cs`.`id` ASC LIMIT 1;
email = c.cs.where("email like ?", "#{email}\_%\@temp.com").take.try(:email)
SELECT `cs`.* FROM `cs` WHERE `cs`.`c_id` = 1 AND (email like "xxxxx_%@temp.com") LIMIT 1;
对c_id和email创建联合索引。使用first 需要16s, 使用take 用了0.01s。
first其实用到了order by id 没用到company_id,email的联合索引,而是用了primary使得在like查询上耗费了大量时间。 这让我知道了order by 不是可以乱用了,假如没有给order by 的字段加合理的索引,也许查询瓶颈就是出在了order by上。
使用 explain 进行分析, 能给予你一个好的解决思路
如果还不知道explain的使用,请务必好好的研究,它为你分析sql查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关于count
count() 通常比count(id) 的效果在各种情况下更好。 count() from tables 效率最高, count(*) from tables where 会进行全表扫描, 所以最好给where 的字段建立索引。在本次优化中就遇到这种情况,加上联合索引后,原本需要6秒的count操作只需要0.1秒了
count group by 的复杂查询
C.where(o_g_id: o_g_ids,
c_id: c.id,
deleted: 0)
.group(:o_g_id)
.count
SELECT COUNT( * ) AS count_all, o_g_id AS o_g_id FROM cs
WHERE c
.o_g_id
IN (1, 3, 1731, 9860, 9929, 15805, 15806, 15810, 15937, 15940, 15941, 15942, 15946, 15997, 16007, 19453, 19519, 19732, 20603, 20946, 20956, 22279, 23697, 25003, 25009, 25018, 25170, 26086, 26289, 26655, 26656, 27507, 28301) AND cs
.c_id
= 26 AND cs
.deleted
= 0 GROUP BY o_g_id
为 c_id, deleted, o_g_id 加上联合索引,这样优化就非常明显了。直接原来需要5秒的查询变为了0.6秒
另一种思路的比较,尽量让MySQL做更多事情,而不是转为数组
有一个查询是这样的 if cs.pluck(:email).uniq.include? email
有时候这句查询需要6秒的时间,一般情况是3秒。通过explain分析,这个查询的row达到了300+w
优化成 if cs.where(email: email).exists?
email原本有索引。结果只需要0.05秒,row = 1。而且不耗内存,第一种方式产生的数组有可能消耗一定内存
复杂的MySQL查询让索引失效,拆成多个简单的查询。
如果遇到了复杂的MySQL查询,有可能让索引失效,这时候要么重新找能合理使用上索引的方式,要么将复杂的查询拆分成简单的查询,也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查询得到xx.id数组集合的sql使用了or查询方式,结果使得联合索引失效。我拆成了两个简单的where查询,在用pluck得到id数组,最后将两个id数组一起返回。原本需要10几秒的查询,现在只需要0.8秒。 分析了下得到的数组可能的最大值是2w,多消耗的内存没有影响。
这次优化过程,我受益匪浅。在早期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一切都很正常。只有当数据量大的时候,才能暴露更多的问题。真的别说ActiveRecord慢,你的项目真的到了需要完全不用ORM而手写sql语句才能有好的性能的时候,我想,那时候你的项目需要的是架构上的重构了吧,比如使用更多的集群,使用哪种集群的架构,使用哪种数据库等等。我不能说ActiveRecord真是快,ActiveRecord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便捷。 但是,ActiveRecord不慢,而是你的使用姿势不正确罢了(说白了,就是你功底差,写的查询都是xxx)
关于联合索引
where条件的顺序是不重要的,可以认为是无序的。mysql会寻找最优的索引进行查询。关键的是联合索引的顺序要满足创建索引条件的规则。举个例子:
where("a = 1 and c > 2 and b = 3 ")
index(a,b,c) 和index(a,c,b) 这两个索引,能够使用到index(a,b,c) 而索引 index(a,c,b) 其实相当于使用到了index(a,c) b条件并不会在索引中使用到。因为 > 条件会终止查找后面条件的索引。
order(id: :asc) vs order(created_at: :asc)
一个500w+ 数据的表A
A.where(aa_id: #{aa_id}).where(created_at: start_time..end_time).order(id: :asc)
建立联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_aa_id_created_at 使用explain 该sql,发现没有使用联合索引,而是使用的主键,需要2s左右的时间。 和预测的不一样,容易发现,原因在于order(id: :asc),导致MySQL选择使用了主键作为索引。 更改代码:
A.where(aa_id: #{aa_id}).where(created_at: start_time..end_time).order(created_at: :asc)
这样联合索引就使用到了,只用了0.5ms查询出结果,nice! 优化成功 所以,在order by的时候,不一样选择id,当数据量大且查询sql条件变多变复杂的时候,就需要实际测试了。
or is not good, it make a slow slow sql
在model B中有一个scope
scope :b_show, ->(a_id) do
user_ids = B.users.pluck(:id)
where("user_id in (?) or a_id = ?", user_ids, a_id)
end
查询的瓶颈在于or查询。
放弃or 查询语句,拆成多个查询语句
scope :b_show, ->(a_id) do
user_ids = B.users.pluck(:id)
ids_1 = B.where(user_id: user_ids).pluck(:id)
ids_2 = B.where(a_id: a_id).pluck(:id)
ids = (ids_1 + ids_2).uniq
where(id: ids)
end
速度一下由s级别变为几十ms。是的,这样多了几个查询,但是,速度快了100倍。 但是,这里有个注意点,就是ids元素个数。如果得到的ids元素个数是100w,那也会产生性能问题。 因为最后一句 where(id: ids) 是sql的 IN 查询语句。亲自测试,当ids元素个数为10w一下时, where(id: ids) 速度都可以很快。 这得益于id主键。 如果你IN 的字段不是主键,且没有加索引, 也会产生性能问题。可以简单的概况为下面的性能比较式子:
IN 主键 >= IN 唯一索引 >= IN 不唯一索引 > IN 无索引字段
所以,在一定程度,可以放心的使用IN。其实,Rails include语句,在解决N+1 问题的时候, 最后一条sql就是使用IN id主键的查询
exists?
当只需要判断sql查询的结果是否存在的时候,使用exists? 方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高效查询
A 表数据为500w+
A.where(nam: 'Jerry').exists?
A Exists (0.6ms) SELECT 1 AS one FROM `a` WHERE `a`.`name` = Jerry LIMIT 1
并且exists? 完胜 present? 甚至比 count 性能还好
优化仍在继续,将继续积累总结
ORDER BY ID ASC
一般情況下,order by id asc 是比较合适的。
SELECT COUNT(*) FROM `tickets` WHERE `tickets`.`company_id` = 5899 AND `tickets`.`status_id` = 3 AND (closed_at >= '2017-03-13 00:00:00') ORDER BY `tickets.id` ASC
上面已经建立了 company_id status_id closed_at 的联合索引,但是任然很慢。通过explain查看没有使用到联合索引 将代码改成执行下面的sql
SELECT COUNT(*) FROM `tickets` WHERE `tickets`.`company_id` = 5899 AND `tickets`.`status_id` = 3 AND (closed_at >= '2017-03-13 00:00:00') ORDER BY `tickets.closed_at` ASC
则使用到了联合索引,速度变为10+ms,优化成功
让代码更好的使用联合索引
联合索引: [company_id, owner_group_id, owner_id, deleted] 下面两种查询都使用到了该联合索引,but 查询速度完全不同 5000w+ records
SELECT COUNT(*)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s`.`deleted` = 0 AND `customers`.`owner_group_id` = 1 AND `customers`.`owner_id` = 1 # => 30s+ holly shit
SELECT COUNT(*)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s`.`company_id` = 1 AND `customers`.`deleted` = 0 AND `customers`.`owner_group_id` = 1 AND `customers`.`owner_id` = 1 # => 10ms what amazing
所以,果断修改代码,增加了company_id 条件的查询到原语句
includes + map tip
current_user.user_groups.includes(:users).map(&:users).flatten
UserGroup Load (0.6ms) SELECT `user_groups`.* FROM `user_groups` INNER JOIN `users_user_groups` ON `user_groups`.`id` = `users_user_groups`.`user_group_id` WHERE `users_user_groups`.`user_id` = 2
UsersUserGroup Load (0.8ms) SELECT `users_user_groups`.* FROM `users_user_groups` WHERE `users_user_groups`.`user_group_id` IN (1, 2)
User Load (3.2ms) SELECT `users`.* FROM `users` WHERE `users`.`id` IN (2, 3, 4, 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22, 13, 100146, 100149, 100150, 100154, 100155, 100156, 10, 39, 64, 100157)
得到结果是一个user对象数组
如果只是想要得到user_id
其实只要执行两句sql查询
user_group_ids = current_user.user_groups.pluck(:id)
user_ids = UsersUserGroup.where(user_group_id: user_group_ids).pluck(:user_id).uniq
而且用到了pluck,不会产生大量的user对象数组
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使用到user对象的其他字段的时候,就不能这样做了
关于数据库优化的记录
1.索引优化
-
最左前缀原则: MySQL会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停止匹配,比如a=1 and b=2 and c>3 and d=4. 如果建立(a,b,c,d)顺序的索引,d是用不到索引的,如果建立(a,b,d,c)的索引,则都可以用到,abd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整
-
避免重复索引:idx_abc多列索引,相当于创建了a单列索引,a,b组合索引以及a,b,c组合索引。不在索引列使用函数 如max(id) > 10, id+1>3 等
-
尽量选择区分度高德列作为前缀索引:区分度的公式是 count(distinct col) / count(*), 表示字段不重复的比例,比例越大我们扫描的记录数越少
- SQL开发优化
-
不使用存储过程、触发器、自定义函数
-
不使用全文索引
-
不使用分区表
-
针对OTLP业务尽量避免使用多表join和子查询
-
SELECT使用具体的列名:在发生列的增删时,发生列名修改时,最大限度避免程序逻辑中没有修改导致的BUG,IN的元素个数300-500
-
避免使用大事务,使用短小的事务没减少锁等待和竞争
-
禁止使用 % 前缀模糊查询 where like ‘%xxx’
-
禁止使用子查询,遇到使用子查询的情况,尽量使用join代替
-
遇到分页查询,使用延迟关联解决。分页如果有大offset, 可以先取id,然后用主键关联表会提高效率
-
禁止并发执行count(*), 并发导致CPU飚高
-
禁止使用order by rand()
-
不使用负向查询,如 not in/like, 使用in 反向代替
-
不要一次更新大量(大于 30000条)数据,使用循环批量更新和删除
SQL中使用到OR的改写为用IN() or的效率没有in的效率高